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首页   >    学习知识   >    句子

两岸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2022-12-22

两岸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两岸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相关句子,欢迎阅读分享! 第1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言 爱 国 一.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

两岸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两岸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两岸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相关句子,欢迎阅读分享!

第1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言

爱 国 一.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二.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四.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六.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八.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十一.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十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十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十四.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十五.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十六.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十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十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十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二十.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二一.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二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二三.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二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二五.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二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二七.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二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二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三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一.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三二.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三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三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三五.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三六.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三七.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三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三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四十.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四一.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四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四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四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四五.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四六.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四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四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四九.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五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五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五二.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五三.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五四.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五五.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五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五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五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五九.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六十.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六一.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六二.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六三.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六四.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六五.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六六.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六七.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六八.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六九.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七十.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七一.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七二.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七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七四.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七五.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

第2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1、社会的文化是历史为思维活动提供的媒介物,它必然制约着思维活动在现时代的可能性,其必然性与任何时候自然界的不变规律给思维活动造成的限制一样。

出自:〔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

介绍:拉甫罗夫是俄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民粹主义理论家。笔名米尔托夫。1870年加入第一国际。

2、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文化应该作为一种历史上产生的媒介物,而不是作为一种不变的规律来加以考虑。

出自:〔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

3、人是有历史的动物。人的文化生活是一种世代相承愈积愈厚的历史联系:谁要想参加到这个联系中去通力协作,就必须对它的发展有所了解。

出自:〔德〕文德尔班,引自《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著作选辑》

介绍:文德尔班(1848~1915),英文名Windelband,Wilhelm,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1848年 5月11日生于波茨坦,卒于1915年10月22日。

4、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世界历史是市民的历史。

出自:〔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介绍: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5、一种文化的每个青春期事实上就是一种新的城市类型和市民精神的青春时期。

出自:〔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第3篇.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东汉·刘备《三国志·蜀志传》

白话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话译文: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

白话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话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五、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白话译文: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4篇.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一.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二.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三.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四.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五.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六.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七.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八.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九.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十.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十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十二.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十三.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十四.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十五.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一.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二.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四. 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五. 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第5篇. 关于重视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第6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多多益善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爱 国 一.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二.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四.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六.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八.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十一.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十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十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十四.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十五.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十六.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十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十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十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二十.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二一.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二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二三.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二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二五.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二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二七.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二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二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三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一.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三二.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三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三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三五.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三六.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三七.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三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三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四十.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四一.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四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四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四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四五.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四六.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四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四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四九.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五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五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五二.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五三.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五四.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五五.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五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五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五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五九.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六十.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六一.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六二.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六三.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六四.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六五.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六六.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六七.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六八.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六九.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七十.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七一.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七二.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七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七四.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第7篇.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一.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二.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三.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四.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五.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八.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九.命为志存。

——朱熹十.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十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十二.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十三.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十四.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十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十六.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十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十八.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十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二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二一.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二二.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二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二四.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二五.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二六.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二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二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二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相关标签: 传承 传统 名言 警句 大全
<<上一篇 2022-12-22 10:46
下一篇>> 2022-12-22 10:30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