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首页   >    学习知识   >    诗文

形容治国有道的诗句 关于治国的古诗

2023-02-10

关于形容治国有道的诗句合集(精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形容治国有道的诗句合集(精选)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1.关于治国的古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关于形容治国有道的诗句合集(精选)

形容治国有道的诗句 关于治国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形容治国有道的诗句合集(精选)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关于治国的古诗

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先生鬓为吟诗白,上相心因治国劳。——殷文圭《次韵九华杜先辈重阳寄投宛陵丞相》

武丁命傅说,治国如和羹。——陆游《养生》

治国与修身,篇篇言上道。——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

治身如治国,夭寿人所为。——陈傅良《再用喜雪除夕二韵寄宗简》

治国兼耕岂理欤,阴谋乱政肆崎岖。——陈普《孟子·许行》

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洪咨夔《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饥穰谁道尽由天,治国须知类小鲜。——金履祥《七月三日和徐山甫喜雨》

居乡多令望,治国蕴嘉猷。——廖行之《挽龚宣教世基》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欧阳修《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2.有治国字眼的诗句

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先生鬓为吟诗白,上相心因治国劳。——殷文圭《次韵九华杜先辈重阳寄投宛陵丞相》 武丁命傅说,治国如和羹。

——陆游《养生》 治国与修身,篇篇言上道。——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 治身如治国,夭寿人所为。

——陈傅良《再用喜雪除夕二韵寄宗简》 治国兼耕岂理欤,阴谋乱政肆崎岖。——陈普《孟子·许行》 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

——洪咨夔《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饥穰谁道尽由天,治国须知类小鲜。——金履祥《七月三日和徐山甫喜雨》 居乡多令望,治国蕴嘉猷。

——廖行之《挽龚宣教世基》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欧阳修《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3.求治国的诗句

孟昶其人,如今知之者恐怕不多。他是五代时期后蜀(934———965)的第二代皇帝,在位三十年,几乎与后蜀的历史相始终。五代是诸国纷争的年代,后蜀又偏处西隅,对后世影响不大,故而今人写通史,于后蜀大抵一笔带过,素少讲孟昶的事迹。其实,这位后蜀皇帝的有些事迹还是很值得一说的。他决非庸碌无能之辈,政治上曾经有过一番作为,且工于诗文。他写的那篇《令箴》,全文九十六个字,字字玑珠,都是倡导廉政的。

文如下: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祀,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要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联深思。”

这篇文章,孟昶当时即颁发到各级地方府衙。“各令刊刻坐隅,谓之颁《令箴》”。宋太宗极为推崇孟昶的《令箴》。继他之后到南宋高宗时,又以黄庭坚所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一十六字,“命县长吏刻铭座右”。元代吴人徐元瑞编的《吏学指要》,《令箴》被全文收录。明清两代,许多地方官府的吏员,多有效法者,竖立碑石以为戒,如是足见《令箴》对后世的影响。现遗存周至县委的那节残碑,当属这一时期的物事了。

平心而论,单看《令箴》确有可取之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这样的警句,即使放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故而南宋的洪迈,从《令箴》推论到“昶区区爱民之心,在五季君为可称也”。然而,遗憾的是拿《令箴》去对照孟昶及其周围大臣的实际作为,当会令人大失所望。欧阳修《新五代史》称,“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险据一方,君臣多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见到孟昶珠宝装溺器,“椿而碎之,日: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原来,孟昶提倡廉政只是说说而已,或者如《令箴》两字标示的那样,只是规劝地方官吏的。孟昶本人及其七宝溺器,言行之间,截然相反。而且七宝溺器的故事,与《令箴》传得一样久远。

元末朱元璋灭陈友谅,见陈友谅所用之镂金床,立即斥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因此,尽管洪迈博学多识,《容斋随笔》一书说古论道,深为后人所崇仰,但他关于孟昶爱民的说法却是错的,他错在将孟昶之言当做孟昶之行了。中国历史上,但言廉政,几乎代代有之,认真做的,究竟能有几朝几人?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切切记住孔老夫子的名言:听其言而观其行。

搜古索经,俗人克敬知道这《令箴碑》不仅周至县衙有,普天之下的州府衙门也都有过,改朝换代数百年,也许因为离乱,也许因为过时,大都遭遇毁弃,而周至县的这通《令箴碑》能流传至今,其中不知有多少感人故事。俗人克敬多方探访,因缺少文章记载,竟无所知晓。然这一次能碑立县委大院,还真是托了改革开放的福,才有人敢把破了的“四旧”,千方百计搜寻回来,赫赫然竖立县委大院,其用心可谓良苦,意义可谓深焉。

4.古文中关于治国需要得民心的句子有哪些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原文见《荀子.哀公》

得民心者得天下——出自三国时的司马懿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原文见《孟子?尽心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原文见《孟子·离娄上》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原文见《古文尚书 五子之歌》

在知人,在安民。——原文见《尚书?皋陶谟》皋陶

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原文见《尚书?皋陶谟》大禹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原文见《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原文见《左传·昭公七年》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原文见《泰誓》

5.形容治国的成语

德本财末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见素抱朴 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出处:《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出处:《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经邦论道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出处:《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经济之才 指治国安民的才能。

6.形容治国的成语有哪些

1.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

2.安富恤穷 (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3.邦以民为本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4.德本财末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5.见素抱朴 (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 )

6.经邦论道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7.经济之才 ( 指治国安民的才能。 )

8.经世之才 (经世:经济、济民。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9.论道经邦 (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

10.内修外攘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11.文治武力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

12.治郭安邦 (犹治国安邦。 )

1、百花出台同欢腾,治国择其道最明。

2、论政当以和平,统筹天下实威名。

3、安民望类报万古,德清彰展英雄心。

4、旧制安排兴国度,新法进心民众爱。

5、定制加责福禄增,定罪减轻冤义消。

6、坚誉德施宽济世,择善而从择恶灭。

7、兼亲同贤得真谛,罔极相护绝暴慢。

8、良策善政宽恕仁,众志成城歌声洪。

9、平易择道服民心,宽此以达维国安。

10、皇恩恤民天山水,众议献谋垂行津。

相关标签: 形容 治国 有道 诗句
<<上一篇 2023-02-10 19:09
下一篇>> 2023-02-10 18:53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