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首页   >    学习知识   >    诗文赏析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题解和简析

2023-09-30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题解和简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题解 谢灵运出身豪门,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本能地热衷政治权势。但刘裕代晋以后,他的特权地位受到威胁,故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担任永嘉(今温州)太守以后,就肆意遨游山水,不以政务为心。后来更一度辞官回会稽(今绍兴),到处探奇访胜。故其留下的山水诗,大多作于上述两地。由于他和住在庐山的名僧慧远友善,曾在晋末安帝的义熙七、八年(411―412年)两次到庐山游览,故《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和《入彭蠡湖口》均应作于此时,是作者二十六七岁时的诗作。绝顶,山岭最高峰、最高处。峤(jiào),高而尖的山峰。

简析 东晋时期因政局混乱和佛、道思想的传播,清淡玄理的风气盛炽,诗坛上流行超然物外,以玄言佛理装点门面的玄言诗。但这种“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作给人空虚枯燥、读之生厌的感觉。南朝伊始,就出现了陶潜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不过早期的山水诗仍然带有玄言诗的若干色彩,如忘却世事,“虚述人外”,如刘勰所批评的“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

相关标签: 原文 注释 译文 赏析
<<上一篇 2023-09-30 08:04
下一篇>> 2023-09-30 08:16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