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首页   >    学习知识   >    诗文

《近现代诗歌・秋瑾・感愤》诗词原文|题解和赏读

2023-10-05

《近现代诗歌·秋瑾·感愤》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这首诗的题目各个版本有所不同……

《近现代诗歌·秋瑾·感愤》诗词原文|题解|赏析

《近现代诗歌・秋瑾・感愤》诗词原文|题解和赏读

题解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版本有所不同,王芷馥《秋瑾诗题》题作《感怀》,《秋瑾史迹》题作《有所感》,现根据秋瑾编辑的《中国女报》题作《感愤》。这首诗作于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此时的秋瑾已是一位坚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她一方面创办《中国女报》,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另一方面,又联络会党,发动群众,准备举行武装起义。但是不幸的很,起义因泄密而失败,革命党人或死或囚,秋瑾面对失利的局面和严峻的斗争形势,心情极其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愤》诗。

原文

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抟沙有厚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赏读

《感愤》这首诗首联作者就不避不掩,直接了当地抒写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悲愤,“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心中的郁积好像江河决堤一泻而下,举目四望,祖国上下一片荒凉,怎不叫诗人忧伤感叹。“陆沉”指国家灭亡,辽阔江山成为满族土地。作者的情感一触即发。这位女中豪杰,为自己不能实现救国大业而羞愧“苟且偷生”,这种革命的高度责任感确实令人佩服。

这首诗的颔联“抟沙有感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是在上文悲痛之中,连用两个典故更进一步表现了这种感情,第一个典故“亡楚”,相传秦始皇吞并楚国后,楚南公曾预言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第二个典故:“博浪”是人们熟悉的大将张良在博浪沙用椎击杀秦王没有成功的事,在这首诗中,两个典故细致地表现了诗人坚持抗清的信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没有成功的救国大计以及没有妙手回春的计策而感叹不已。

颈联“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主要抒写诗人面对国土沦陷后的深深思考,“人种贱”三个字既写了满族统治三百年来,汉族人备受凌辱的悲惨现状,又表现了诗人对国民性格的剖析和批判。“义高”一词写出了自己所从反清救国事业是高尚的、正义的。诗人对当时为了挽救国民,毅然参加革命的斗争,大声疾呼,出生入死,义无返顾。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更增添了全诗悲愤的情感力度。

诗的尾联“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是说革命事业困难重重,曲折多艰,斗争到现在也没有好消息报告给同志们,羞愧不已,只有把剑悲歌,涕泪纵横了。

这首诗全篇都在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既没有格律声调的细心琢磨,又没有玩弄词藻的矫情。虽然用了典故,但也是随手拈来,贴切自然,没有刻意的选择,这正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用情感的力量征服读者,用变化有序的情感节奏创造意境。

<<上一篇 2023-09-29 09:59
下一篇>> 2023-09-29 10:09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