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首页   >    学习知识   >    诗文赏析

《水调歌头黄庭坚》原文与赏析

2024-01-31

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

《水调歌头黄庭坚》原文与赏析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黄庭坚一生沉沦下僚,从未跻于高位。在北宋的新旧党争中,没有积极参与,但却被目为苏轼一派而屡遭贬窜,最后死于宜州贬所。由于仕途坎坷,历尽艰难,使他深刻地体验到宦海风波之险恶: “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鹧鸪天》)于是,一股浓厚的超脱尘世的思想不禁油然而生。但是,作为一个具有仁政爱民思想的诗人,现实人生的魅力又强烈地吸引着他,使他不忍遽离尘世而飘然遐举。在这首词里,就杂糅着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潜伏着超脱现实、追求解脱的情绪,一方面流露出留恋人生、热爱生活的精神。据此看来,此词当作于被贬官时期。

此词,或题“游览”,或题“春行”,但细品词意,并非春行记游之作。实际上,是词人袭用“游仙诗”的写法,描绘其神游“桃花源”的幻想,在咏叹之中蕴蓄着愤世嫉俗之情。

起句,用感叹语气渲染桃源的迷人景色。“瑶草”,古人想象中的仙草。仙草只能生在仙境,“瑶草”二字,正是仙境的象征。“一何”(何其),修饰“碧”,突出碧的程度,使读者第一眼就获得鲜明的色彩感。“武陵溪”一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具体点明仙境之所在。“溪上”二字,紧承“武陵溪”,用顶真句法使上下句意首尾相衔,接榫极其自然。“春入”三句,写词人于春光烂漫之际来到“桃花源”,只见桃花满林,如霞如锦;但闻黄莺鸣啭,如笙如簧。读者从这些景物描写中,能够感觉到春天的色彩和声音,呼吸着春天的气息。试想,置身于如此美丽的境界,我们的词人能不陶醉于其中吗? “我欲”三句,表明了词人的一种愿望。那就是穿过武陵溪畔的花丛,一直走向白云飘浮的山顶,仰天一吐胸中的浩然之气。“浩气”,盛大刚正之气,这里也指抑郁不平之气。“浩气展虹霓”,是说胸中的浩气展开化为虹霓。在这里,词人用高蹈风尘之外的理想来抒发他对宦海升沉的感慨,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只恐”两句一转,担心“花深”之处,也难以容身。这里表达的思绪,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上阕基本相同,甚至两首词中的句式和语气也都非常相似,苏词是“我欲乘风归去”,黄词是“我欲穿花寻路”;苏词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黄词是“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对天宫或仙境的向往,显示出苏、黄对官场的厌倦;对天宫或仙境的疑虑,又体现他们对人世的执著。“我欲”,和“只恐”相对,表现出词人的矛盾心理,显示了感情的波澜起伏。

下片,写作者潇洒旷达的风姿和高洁孤寂的情怀。“坐玉石”三句,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刻画了诗人孤芳自赏、神交自然的精神境界。“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之高下,这里用作琴的代称。“白螺杯”,用白色螺壳制作的酒杯。“谪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仙李白早已作古,无人陪自己饮酒赋诗,骨子里却是说自己缺乏知音,无人理解自己,因而感到十分孤寂。李白怀才不遇,不满现实,晚年远贬夜郎,诗作充满“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这些方面都与黄庭坚有共通之处,这是词人引李白喻己的主要原因。词中的一系列物象,如玉石、玉枕、金徽、白螺杯等,都给人一种幽冷晶莹的感觉,正与词人此时的心境悠然契合,可以说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我为”两句,表明作者来到“桃花源”的真意所在。他来此只是为了采摘灵芝仙草,也就是为了寻求一个高蹈遁世的世外天地,而不是为了寻求美丽的仙女。既然如此,又何必长啸愤世而自寻痛苦呢?在古代诗歌中,“桃源”的典故又常和刘晨、阮肇于天台山“桃溪”遇仙女的传说混在一起(刘、阮事见刘义庆《幽明录》),所以这里的“朱唇丹脸”实暗喻刘、阮遇仙女的故事。结尾两句,极其传神地写出词人的醉态。他歪歪斜斜,手舞足蹈,踏着明朗的月光回到了人间。词人向往世外桃源的仙境,但他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词意从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化出,但“随人”之月比较被动,“逐人”之月积极主动,更有情意。

此词借游仙的境界来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极富浪漫色彩。它写出了词人孤高旷远、卓然自立、不同流俗的襟怀,词笔潇洒飘逸,超轶绝尘,可以说是学东坡而得其神髓。全词十九句,有十一句直接或间接用了颜色字铺彩设色,生动如画地展现出“桃花源”的春色之美。从景物总体上看,桃花之“红”和瑶草之“碧”是主色,这种热色和冷色的映照,对比强烈,界限分明,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莺之黄,石、枕、螺杯之白是宾色,以宾托主,使主色更为突出。山顶之白云,空中之虹霓,映衬也很鲜明。有人认为,黄庭坚此词“用色失之杂乱,看不出色调的主从对比关系,花里胡梢,鸡零狗碎,他不过是用这些红红绿绿的字眼来掩盖内容的苍白空虚罢了。”这种评价,不论对词的内容或艺术来说,显然都是有欠公允的。

一往深秀,吐属隽雅绝伦。(黄苏《蓼园词选》)

曩疑山谷词太生硬,今细读,悟其不然。“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此东坡誉山谷之语也,吾于其词亦然。(夏敬观《手批山谷词》)

<<上一篇 2024-01-31 08:49
下一篇>> 2024-01-31 08:59
更多文章推荐
  • 《始闻秋风刘禹锡》原文与赏析

    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v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这首诗约作……

    诗文赏析
    2023-11-01
  • 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黄芦岸白渡口〔黄芦,芦苇,水边生长的植物。白(pín),水中浮草,浅水多年生植物。杜甫《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青鸟飞去衔红巾。”〕,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

    诗文赏析
    2024-01-09
  • 《水调歌头叶梦得》原文与赏析

    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诗文赏析
    2023-11-22
  •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原文】红酥手,黄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1]。东风[2]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3]。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透[4]。桃花落,闲池阁[5]。山盟虽在,……

    诗文赏析
    2023-10-01
  • 人琴俱亡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题 解】本则内容选自《世说新语》的《伤逝第十七》,以王徽之对亡弟王献之的痛悼及随后撒手人寰的故事表达了兄弟之间极其深厚的情义。“人琴俱亡”后来……

    诗文赏析
    2023-12-15
  • 《李群玉》原文与赏析

    李群玉锦衣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是一种水鸟,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经常雌雄相随,共宿、并游、同飞,历来为诗……

    诗文赏析
    2023-10-29
  • 《行宫元稹》原文与赏析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行宫是皇帝出行所住的宫殿。白居易在新乐府《上阳白发人》的自注中说: “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

    诗文赏析
    2023-10-12
  • 岳飞

    【题 解】本篇文章节选宋纪124卷,作者在断断续续地叙述了岳飞一生的战斗历程及其被害过程后,写了这段结论性的文字。这是对岳飞其人一生行事的总结,……

    诗文赏析
    2023-10-23
  • 唐寅《登庐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唐寅登庐山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

    诗文赏析
    2023-10-26
  •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与赏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去峡后,……

    诗文赏析
    2023-10-10
  • 《饮马长城窟行陈琳》原文与赏析

    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 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

    诗文赏析
    2023-10-01
  • 活板

    【题 解】《梦溪笔谈》的这条记载,是有关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我国早在1300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在800……

    诗文赏析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