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首页   >    学习知识   >    诗文

2014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023-10-22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篇名句积累

2014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考纲解读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大纲要求“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不写错别字”等等。而名家名篇名句的记诵默写能较好的实现大纲诸如此类的要求,而且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它能够检测出学生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同时,这一考点还能检测出考生的归纳、联想、迁移等能力,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一般来说,除根据诗词或课文语句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写的形式外,近年来,背诵默写的形式会继续沿着“有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如把内容、思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加以归纳并准确默写的,与语言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理解相结合而记忆默写的,有的甚至深入到对结构、修辞和表达方式等等的理解检测。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重点难点

1. 重点:层层深入表现主旨,立意深刻。

2. 难点:曲末两句堪称“曲眼”。

二、背景材料

1.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复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上疏谏元夕内庭张灯得罪,辞官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关中大旱,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任职仅四个月,死于任所。

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2.《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三、作品串讲

山坡羊[1]·潼关怀古[2]

峰恋如聚[3],波涛如怒[4],山河表里潼关路[5]。望西都[6],意踌蹰[7],伤心秦汉经行处[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本篇选自臧晋叔编《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版。山坡羊:曲牌名。

[2] 潼关:陕西潼关县北,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3] 峰峦如聚:指山山连绵。峰峦:山峰.

[4] 波涛如怒: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 怒:气势很盛。

[5] “山河”句:指潼关夹持在外有黄河内有华山的地势中。表里:内外。

[6] 西都:泛指长安(今西南)和咸阳一带。秦及西汉于此建都。

[7] 踌蹰(chóu chú):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的样子,这里指思潮起伏。

[8] 经行:经过。一说经营,因秦朝建都长安附近的咸阳,西汉建都长安,故称。

[9] “宫阙”句:史传秦始皇曾迁天下豪富二十万户至咸阳,开大造宫殿,秦亡时为项羽焚毁。宫阙(què):宫殿。 阙:原指宫门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做:这里是“化作”的意思。

四、内容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从潼关形胜写起,题为怀古,实为“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亡,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作者先从潼关形胜写起。第一句写山,潼关东有崤山,北有中条,西接华岳三峰,形势险要,诗人只用“峰峦如聚”作形象的描绘。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

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那许多峰峦,仿佛为了同一目的,从不同的方向奔来,拱卫潼关。第二句写河。潼关所“俯视”的“洪流”,就是黄河。黄河从龙门直泻而来,汹涌澎湃,奔赴关下,诗人所见的就是这种情景;但他也未用纪实的表达形式,而只用“波涛如怒”作形象的描绘。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怒”呢?这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句“山河表里潼关路”,便总括山、河,归到“潼关”。这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的景象,都是他亲眼看见的,因而都涂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为向“望西都”过渡架好了桥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里。”注云:“晋国外河有内山。”表,外也;里,内也。这里以“山河表里”形容潼关,极言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

关中,曾经有四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王朝那里建都,历时达千年之久。那些都城,可以统称“西都”。在本曲中,张养浩仅举“秦汉”,以代表在那里建都的所有王朝。当他“望西都”之时,由于想到了那许多王朝的兴亡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心情很沉重,所以接着说“意踌蹰”。这里在前面加一“意”字,形象地表现了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下面写“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伤心秦汉经行处”一句,上承“望西都”,下启“宫阙万间都做成了土”。所谓“处”,指的正是“西都”。诗人在“潼关路”上遥“望西都”,想到了秦人在那里“经行”,看见的是“宫阙万间”;汉人在那里“经行”,看见的是“宫阙万间”;隋人唐人在那里“经行,”看见的是“宫阙万间”。可现在呢?“宫阙万间都做成了土”啊!此所以望之“伤心”也。

当然,作者并不是说汉人“经行”时所见的“宫阙万间”,也就是秦人“经行”所见的“宫阙万间”。凡读过秦汉史的人,都知道秦都咸阳的“宫阙万间”,已随着秦朝的灭亡化为焦土;汉都长安的“宫阙万间”,是汉朝兴起后修建的。此后,王朝有兴有亡,宫阙又有成有毁。在张养浩的时代,“西都”的“宫阙万间”,早已“都做了土”;而元朝的京城大都,又修起了“宫阙万间”。 “宫阙万间”修了又毁,毁了又修,剥夺了大量民脂民膏,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苦”。住在“宫阙万间”里的穷奢极欲、作威作福的达官贵人,更给“百姓”造成了无穷无尽的“苦”。诗人从“望西都”所激起的情感波涛中理出了这样的思路,并循着这样的思路,倾吐出惊心动魄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数个王朝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百姓”之“苦”依然如故,甚至有增无已。那么,怎样才能挖掉“百姓”的“苦”根呢?诗人当然还找不到答案,却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首小令遣词精辟,形象鲜明,于浓烈的抒情色彩中迸发出先进思想的光辉,在元散曲,乃至整个古典诗歌中,都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五、写作特点

1.层层深入地表现主旨。

第一层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实景,突出潼关形势险要;第二层题写怀古之意,兴亡之感。

作者由“望西都”而抒发因朝代兴亡而“伤心”的感慨,将有限的山河实景与广阔的历史变迁联系起来,曲意深入一层,拓宽了登临内容。第三层末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再由历史的兴亡变迁聚集到百姓身上,透视出无论兴亡,百姓都要受苦的实质。将怀古之意深化,突出主旨。

2.采用拟人手法,使形象鲜明突出。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中的两个“如”字,似是比喻,实是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河以人的形态和情感,一个“聚”字,描绘了群峰似乎有意识地聚拢、耸峙;一个“怒”字,描绘了黄河似乎在愤怒地咆哮,使山河具有了人的形态和感情。而这种感情和作品“百姓苦”的主题正好相呼应,有利于表达主旨。

六、参考资料

1.《元曲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

练 习

1.这首词在立意上有何特点?作品是如何逐层展开以表现主旨的?

这首词立意深刻。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怀古主题上,而是着眼于百姓的苦难,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第一层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实景,突出潼关形势险要;第二层题写怀古之意,兴亡之感。作者由“望西都”而抒发因朝代兴亡而“伤心”的感慨,将有限的山河实景与广阔的历史变迁联系起来,曲意深入一层,拓宽了登临内容。第三层末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再由历史的兴亡变迁聚集到百姓身上,透视出无论兴亡,百姓都要受苦的实质。将怀古之意深化,突出主旨。

2.“峰恋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用得十分巧妙,妙在何处?

采用了拟人手法。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中的两个“如”字,似是比喻,实是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河以人的形态和情感。一个“聚”字,描绘了群峰似乎有意识地聚拢、耸峙;一个“怒”字,描绘了黄河似乎在愤怒地咆哮,使山河具有了人的形态和感情,而这种感情和作品“百姓苦”的主题正好相呼应,有利于表达主旨。

3.为什么曲末两句堪称“曲眼”?

诗人从在结尾处倾吐出惊心动魄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数个王朝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百姓”之“苦”依然如故,甚至有增无已。那么,怎样才能挖掉“百姓”的“苦”根呢?诗人当然还找不到答案,却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曲末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堪称“曲眼”。


2013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化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湖北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中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相关标签: 中考 语文 古诗词 默写
<<上一篇 2023-10-22 18:38
下一篇>> 2023-10-22 18:48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