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大皮裹大树王梵志》原文与赏析

《大皮裹大树王梵志》原文与赏析文档下载

  • 文档类别:诗文赏析
  • 文档评分:
  • 下载格式:Docx
  • 语言:简体中文
  • 文档大小: 10KB
  • 更新:2023-10-21
  • 下载方式:右边直接下载为docx格式,也可以点直接阅读来阅读此文。

内容介绍

王梵志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但行平等心, 天亦念孤独。

王梵志是初唐一位怪僻诗人,以全力写作通俗的语体诗,“全用五言,而翻腾转折,深刺浅喻,多出人意外。其民间气息之浓,言外韵味之厚,使读者不由不跟着他歌哭笑怒,不能自持。”(任半塘《王梵志诗校辑・序》)他的诗,寓至理于谐俗之中,寓辛辣于质朴之中,奇而实平,怪而有味。

这首诗题旨甚明:多子不如独子,独子只要孝顺能干,可以免去争夺家产、凌逼父母种种弊端,使父母得福。

跟这意思相反,王梵志恰恰还有一首描写多子女使父母遭罪的诗,可以对照着来读:

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儿大须娶妻,女大须嫁处。户役差科来,牵挽我夫妇。妻即无褐裙,夫体无T裤。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男女一处坐,恰似饿狼虎。粗饭众厨{,美味当房去(按指美味归入各房去自享,不与父母)。怒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只乳喂自己的幼孩,不顾父母)。少年生夜乐,老头自受苦。

诗中对多子女夫妇所受的冷遇,刻划得淋漓尽致。生活气息愈浓,愈是能激起人们的同情。王梵志便是在对上述社会现象的反思下,写成《大树裹大皮》这首诗的。

此诗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开头两个比兴句,意象朦胧,跟下文若断若连。《王梵志诗校辑》卷六注云:《通俗编・识余》引《普灯录》“药山禅师彝肃云:‘大树大皮裹,小树小皮缠。’今变之曰:‘走尽天边路,没有皮宽树。’”《老学庵笔记》卷三:“僧行持,明州人,有高行而喜滑稽。尝往余姚,法性贫甚。有颂曰: ‘大树大皮裹,小树小皮缠。庭前紫荆树,无皮也过年。’”根据前者,似乎是说,世界上只有关心子女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父母的子 查看全文

文档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