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学习知识 实习报告 调研报告 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句子大全

《述怀杜甫》原文与赏析

《述怀杜甫》原文与赏析文档下载

  • 文档类别:诗文赏析
  • 文档评分:
  • 下载格式:Docx
  • 语言:简体中文
  • 文档大小: 8KB
  • 更新:2024-03-01
  • 下载方式:右边直接下载为docx格式,也可以点直接阅读来阅读此文。

内容介绍

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箩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夏天,杜甫从安史叛军所占领的长安,脱身西逃至凤翔行在,惊魂甫定,感慨万千,授官拾遗,念及妻儿,写下了这首诗诗为五古,可以铺陈。诗分为三大段。首段十二句,详叙诗人自身遭遇。从“潼关破”到今,使得“妻子隔绝久”。而一己幸得奔至行在,报效朝廷。“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可谓狼狈之至。既而授官,“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不禁感激涕零。诗写到这里,显示出杜甫身当世乱,一片忧国之心。当国事稍定后,又忧及家人。“妻子隔绝久”哪能不念及?所以这一句实为全诗之主,诗篇皆由此生发而来。此段末二句,“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勾起下段。下段十二句皆系遥想之情,一层深透一层,“不知家在否?”惦念之至。“杀戮到鸡狗”,人命可知。“谁复依户牖”,当无人踪。“地冷骨未朽”,人埋了吧?然而又不免存着一线希望: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该有人能保全性命,盼待着团聚吧?虽然山途险阻,我想着就害怕,但怎能不去呢?结合杜甫另一首诗《北征》来看,我们对于杜甫当时的心境,就了解得更全面而深刻了。末段八句,前四句接应中段,极抒矛盾心理,中心徘徊:寄家书,盼家书,怕家书,“寸心亦何有”,真是肝肠寸断。杜甫写人们经乱离后的心境,真是入木三分。然而若仅停留在此,虽深犹小,诗至末四句,又接写国事。“汉运初中兴”,其声正大 查看全文

文档配图